《生于危墙之下而立于围城之上》指令集入职二周年记

Posted by rarnu on 05-24,2022

不知不觉间,我入职指令集已满2周年,各位看官都知道指令集吧,一家小而美的以技术为驱动的操作系统公司,我在这里担任技术专家。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人要求我写点什么,说说入职感想之类的,我给拒绝了,因为才一年,论资历也是没有资格去评头论足,论成果大家可能也都看不上,常规的写代码工作而已。然而今年我就没办法再拒绝了,那也好,就稍微写一点吧,当然了,我仅代表我自己,我的一切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也不代表公司领导的意见。

image.png

相遇篇

说到相遇,那不得不先说到 2019 年的年底与 2020 的年初,当时我刚结束了上一家的合同,并且在寻求下家时渡了个劫,同时我的手里还有一家公司,只能算混个苟活,比较纠结后续的发展。另外也由于当时疫情已经爆发,我有预感自己的公司即将不保。就在这个时候,秦钢的一条朋友圈点燃了我的希望。

我和秦钢已是多年老友,也很早就认识潘老师,与潘老师有过一段时间的共事,经过简单的沟通,发现这家公司在做的事情,正是我所感兴趣的,加上自己家里的一些私事牵绊,最终我决定离开上海,去重庆发展,想要去的这家公司,正是指令集。

相识篇

在正式到达重庆之前,我接受了一个简单的面试要求,也可以说是老友之间的接风,我去了一次杭州,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指令集这家公司的庐山真面目,也遇到了很多人。其中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认识了宋杨吧,对于这样一位大神,同为当年的盛大创新院人士,我居然不认识,一直也只是处于那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态,结果见了真人之后,还没聊上几句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发现我们有很多理念,做事的方式上都有不少共同点,比如说我们都不会在技术上因为任何事情而妥协,这种理念的互通让我觉得那次谈话非常的舒适,还隐隐约约的带给我很多期待。

面试其间还与另一位大神(指令集 OS 的技术总监,凌封)聊了关于 OS 架构的事情,凌封给我的感觉一是诚恳务实,二是毫无领导架子,在他画出了系统架构图后,我们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虽然我是底层程序员出身,但是对于这种纯做操作系统的事情,心里也有些发怵,因为从未接触过这一层面,没有经验,怕自己不能胜任,正是这种想法,让我决定和潘老师好好聊一下。

不过在见了潘老师之后,我的所有疑虑就全部打消,一方面是当时见到的潘老师,和我以往所认识的那个专精于技术并有着极高造诣的人并没有任何区别,在我以往的认知中,当一个人身份有所转变,人的性情,性格,做事方式也会有不少变化,但是潘老师一点都没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依然儒雅且睿智。另外,也因为他的一句话,让我有信心能留在指令集做些大事情,那句话是这样说的,“谁都有不会的东西的,但是你不能一直都不会下去,我相信你,那你是不是也相信我”。

也就是这样,我顺利的以一名技术专家的身份来到了指令集,同时也决定了将指令集当成我的最后一家公司,我注销了自己名下的公司,然后来到了重庆。当然在我自己的认识里,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打杂的,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带着一种执念。

相知篇

在我入职的时候,以及很多场合,我都说过,我是一个比较“不幸”的人,因为我完美错过了先前经历过的各个公司的上市,要么经营不善,要么就是有什么奇怪的斗争过河拆桥的,总之很无奈。因此我也一直有一个执念,这次总得顺利上市了吧,所以我也主动承担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因为在我的观念中,只要对上市有利的,有用的,我都会尽力去做。

我在指令集,并非一帆风顺,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后面的可以独当一面带领一个虚拟技术团队,其间的事情确实不足与外人道也。有过拒绝与我合作的人,有过失败的项目,也有过一做出来就被客户盯上,并且死命提了一堆要求,最后做都做不过来的项目,有公司安排的事情,也有我自己提出并自己实现的内容,不一而足。这也是我去年不敢写文的一个原因,因为对人不那么熟悉,对业务也不熟,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其他成员所接受。

这一切的事情,到了 2021 就有了不小的好转,一方面是对 OS,对公司业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开发方面有了不少新鲜经验,从一个对 OS 一无所知的人,慢慢的对 OS 越来越感兴趣;另外一方面,是要感谢重庆的马总,经常带着我去面对真实的客户需要,不得不说,听取客户的诉说,和听取产品经理的需求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感受,客户的真实场景更能引起共情,然后才是完成需求,提炼共性,优化自己的产品。同时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尝试着能与其他成员更好的合作,现在我已经敢说上一句,我是公司里与运营、销售关系最好的开发!

时光荏苒,当我顺利的完成了 OS 内的大量建设,还接手了公司里最优秀的工程师们组成的虚拟团队“虚拟架构组”,并且在内部做了较多的技术分享之后,我得到了宋杨的一句评价,让我为之欣喜和欢呼,也让我感觉到,我和指令集已经彼此相知,同时也得到了很多重要的启示:当他人不愿意与你合作时,一定是你还不够优秀;当你觉得客户的要求不讲理时,一定是你没真正理解对方想要什么。

直接贴个图,眼泪哗哗的
image.png

相守篇

相守其实是平淡的,不如相遇相知时容易擦出火花,甚至有的时候会有些糟心,但是相守更需要耐心,更需要包容。在我的眼中,指令集是一家正在飞速成长的公司,但它并不完美,依然有不少麻烦事,还是会有不容易合作的人,会有技术讨论但讲不出结果的时候,也会有跑得太快扯着蛋的时候,同样的也会有想安静写会代码却被拖来拖去开会的时候,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更何况是一个巨大的团队呢。

不过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我对它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看到它在进步,原本不容易合作的人变得合作顺畅,一项项的新技术得以落地,给客户带来价值,同时为自己赢得收入,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证明着,我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诚然,若是一家公司真的让我看不到问题,那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了,有问题不避讳,迎难而上正面硬刚才是正确的道路。

技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能确实的解决问题,在这两年里,我和团队一起经历了数据方向的探讨,成功研发出了能转换各种SQL方言的强悍工具,并实现了对不同种类数据库的高速迁移;经历了轻量化,将原有基础服务占用的几个G的内存占用优化到几十M;经历了 OS 从无授权控制变为可以按销售要求进行全面的管理;也经历过因为客户要求按不同条件录入设备点位,从而设计并上线了能支持巨大并发的脚本引擎,一切的经历,都让我们的 OS 变得更成熟,在行业里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于我们团队也是有着巨大的成就和提升,在这些时间里,我可以说自己已经从一个对 OS 完全没有经验的打杂人员,变成了一个拥有成熟的 OS 研发能力的打杂人员(手动狗头)。

时至今日,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已经可以用内部的快速的迭代,快速的落地,有效的提出或淘汰技术方案,以带来稳步发展,稳步前进,稳中取胜,并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一次冲刺。这样的情形也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接手更多的项目,哪怕不是技术部门的,同时也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技术大势的变化中来,来造就一批行业里的技术大佬(有没有徒弟出来认师傅哇)。

总结篇

正常人的总结基本上都是在感谢CCTV或MTV了,但是我在此只想感谢自己,当初做了这个决定,并坚持到了现在,它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认为指令集是生于危墙之下的,前有同行后有疫情,在夹缝中求生存是很难的。但是两年后的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已经立于围城之上的指令集,敢于在行业里大声说话,敢于向世界展示自己。两年间的变化尽收眼底,现在的我对指令集上市充满了信心,这一份相守,还会再守很久很久。

最后,本来也是想秀一下自己的成绩,但是太多东西涉及机密了不能公布,大家就猜个数吧,我在指令集写过多少行代码了?猜对没奖,但是有料又有眼力劲的大佬可以得到内推名额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