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 boss 直聘上和实习生沟通,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要是用一句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游戏体验极差,或许是因为在网上大家都见不着面,所以就放飞自我了,但是对于面试官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浪费大量时间不说,还招不到想要的人。
首先还是先谈谈我的招聘要求吧,由于公司业务性质的原因,我们对实习生可以不要项目经验,但是对一些基础的东西要求非常高,对人员潜力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说对 Java 本身的理解,以及对一些新事物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我理解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学生要掌握一些深层次的,原理性的东西不那么容易,但是我想筛选的,正是那些对开发真正感兴趣的,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学习和深入研究的人,而不是仅仅把实习机会当成一份可有可无的工作。之前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现在有许多公司,只知道要招聘牛人,但是却忽略了牛人成长的过程,公司不给学生机会,那学生不会变成牛人。但是下面还有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时刻准备好自己,那机会永远不会降临。或许有一些人只看到了上半句,就认为公司应该给自己机会,然而却忘了自我的成长,忘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下面就总结一下这两周的见闻吧,站在一个面试官的角度,告诉你们,面试官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及对于实习生岗位要怎么高效沟通。
1)切忌上手就问“能否给个机会”
如果一个实习生上手就问我能否给个机会,我的回答永远是“不能”,原因很简单,我完全不了解你,为什么要给你机会?至少在我面前表现一下嘛,让我对你有个基本的认知对不对?而且还有一些同学完全不编辑简历,当我询问要一份简历时,有不少同学的回答是,“稍等下,我去写”,有的甚至反问我,“简历怎么写呀”,这样的沟通体验真的是太差了,让我感觉到这位同学完全没有准备。
解决方案:准备好简历,然后先告诉面试官自己做过什么,擅长什么,以及这份实习想做什么,为什么想做。
2)切忌不说话直接发简历
这个场景也很常见,上来不说任何的话,直接发简历,有一种海投简历的味道,投中哪个算哪个。但是基本上不打招呼直接发简历的我都不看,原因同上,因为我依然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投这份简历的意图。
解决方案:同上
3)切忌简历没有数据
关于简历有没有数据这事,我已经被喷了不知多少次了,有些人的观点是大学生而已,能有什么数据。但是我的观点一直是,不论何时,数据都是支撑着企业运作的重要依据,同样的也支撑着招聘事宜。哪怕说是第一次实习,没有过往经验,你至少告诉我,在学校里做过什么项目,大概的代码规模是多少,最终用户量有多少,甚至是导师给报了价的,把价格写出来不过份吧。
还有一些同学就比较机智,在简历里写,“我虽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我每天花将近4个小时在课后写代码,目前在 Github 上已有超过 5 万行代码的积累”,然后再附上 Github 地址,这种简历的观看体验就非常棒了。其实我也不会专门去挑你 Github 上代码的毛病,我只是想看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解决方案:在简历中加入数据
4)切忌发送简历后不断催促
这种情绪在与实习生沟通时经常会有,或许是实习压力比较大?学校对实习时间有要求?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也想请同学理解我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我一天要与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实习生沟通,同时还不能漏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你的催促会让我觉得无所适从。这也是其他的面试官和 HR 所遇到的问题,催促这件事对双方的体验都是极差的,需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忍耐,要相信金子永远都会发光的,面试官和 HR 也都不瞎。
解决方案:多一些包容和忍耐
5)切忌不看岗位要求
在两周的沟通中,我发现不看岗位要求直接找上门的同学超过 9 成,甚至还有不少人问起,“你们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呀”,“你们收不收做 PHP 的呀”,“我工作 2 年了,感觉能胜任这个岗位”,拜托,我在岗位需求里那么明确的写了要 “Java实习生”,“要还在校的”,难道你们都不看的么?
我们都讲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选择的前提就是“了解”,不看岗位需求就来求职,这根本谈不上是“了解”,反而是一种很盲目的,无效的行为。对于我来说,我就只能在心情好的时候回复一句“麻烦你看一下岗位要求”,心情不好时就直接无视了,因为不只是你可以选择公司,公司也可以不选择你。
解决方案:仔细看岗位要求后再沟通
6)切忌“精通”
我很害怕在简历中看到“精通”两字,因为看到了我就会忍不住直接问一些很深入的东西,而基本上大部分的同学是经不过我这么问的。很多时候我看到有同学写着精通 Java,或精通 JVM,我都会直接问 HashMap 的实现细节或是双亲委派的原理了,但是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回答。其实精通两字,我自己都不敢说。如果面对写了“熟悉”的,可能我问的就只是泛型擦除和线程同步了。
当然这事情一点都不绝对,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有信心能答上各种深度的问题,那我会很支持你写上“精通”,因为“精通”这事,真的很难,也真的是巨大的加分项。
解决方案: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用“熟悉”或其他词汇替代
7)切忌卑微
同样的,我也很害怕遇到态度卑微的同学,上周也遇到俩,同样让我觉得无所适从。有一位发给我的原话是这样的:“boss您好,我是一名大四学生,马上要毕业了,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太能适应社会,还请boss给个机会让我来实习,以便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与社会”。
先不说这段话的立意是什么,至少在我看来很别扭,快毕业了什么都不会,不太能适应社会,你都大四了,都意识到这一点了,那早些时候干啥去了?就算真的是“什么都不会”,也不要那么直白的说啊,这样没人愿意给你机会的,还是应当找到一些长处,该进修的要进修,然后再来尝试。
还有些同学会在沟通时和我说,“你就行行好吧,给我个机会,我都被 N 家公司拒过了”,还是那句话,有些话真的没必要说出来,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被 N 家公司拒了,问题倒底出在那里呢?不可能每次被拒都不找自己的原因,反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家公司上。
解决方案:反思,进修,继续尝试
8)切忌让人代劳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在求职一事上请人代劳,传话总会有所偏差,不如直接沟通的好。有一些同学对面试官心存畏惧,不敢说话,从而让自己的学长,朋友等代劳,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论是在面试,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沟通能力都是必要的,对沟通有畏惧,基本上就等同于完全不能适应职场,这个是病,得改。
另外,在沟通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同学让其他同学代写简历,理由是“同班的,大家学的都一样”,所以简历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就好了。这也是不可取的,自己的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你训练了一个 AI 让它来代你写简历,我会觉得非常棒,但是如果你训练了一个同学代你写简历,我就只能把你拒掉啦。
解决方案:克服恐惧,亲力亲为
9)切忌 boss 级求职
这类人拥有非凡的自信,我遇到过2个,上手直接发简历,然后给留言为“简历发你了,请尽快安排面试”。我就不懂了,是谁给你这样的自信哇,对于公司来说,并非收到简历都要安排面试的,而且这话说得就像是自己的老板要求面试一样,不过我们的老板也不会随意丢个简历过来就让我去面试呢。明明是来求职的,还是谦虚一点好,不要搞得像给面试官发号施令一般,这样大家心里都不好受的。
如果你很牛,希望得到工作的,还是建议说清楚自己做过什么,擅长什么,以及期望什么,否则直接让面试官安排面试也是多有不妥的,毕竟你并不是老板。
解决方案:说清自身优势,说清需求
上面这些,是我不想看到的,那么想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请继续往下阅读。
1)明确自身长处与经验
从过往的实习经历,或者从自身研究的东西出发,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面试官从海量的人群中把你选出来。在实际沟通中,有一些同学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之前在XX公司XX岗位实习,做了XX项目,大概写了5000行代码,做这个项目的心得是XXXX。现在想在贵公司再寻求一份 Java 实习的工作,主要想再多使用一下 springboot,进一步学习,在上一家公司里用过这个框架,完成了项目但是对原理不甚清晰”。
看到这样的开场我就明白这位同学想要什么了,而且这也是一种很高明的求职方式,用一段话就讲明白了自己做过什么、想做什么、为什么想做。这样我就可以按公司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进一步面试他。
2)明确自己的目标
凡是在求职时不讲自己具体目标的,我都很少会看。如果上面那位同学在讲完自己的经历后给来了句“下一份工作听从老板的安排”,而不是明确要求“想做 Java,想用 springboot”,我也不会给他机会。众所周知的,技术这事非常的复杂,想要全领域制霸几乎不可能,特别是现在的前后端新技术层出不穷,连我们这一众老人都在呼喊“学不过来了”,那更何况是新人?
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自己具体想要什么是很重要的,所谓的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你还没有窥到那一斑的时候,又如何去谈全豹,明确自己想窥哪一斑就非常重要了。另外,我对学生时期就试图走全栈的同学有一句话奉劝,找一个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领域去攻,不要为全栈而全栈,把自己搞成三脚猫是没有好处的。
3)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我知道讲职业规划又要被人喷了,确实也有很多人说过“大学生听话就行了,要啥规划”,我不知道讲这话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许在某些领导的观念下,听话是最有用的属性,但是我试问一下,如果今天你这个领导的位子保不住了,你也去求职了,新的领导要求你不要规划只要听话,你是什么想法?
回到之前所说过的,很多公司只想要牛人,却忘了牛人是怎么来的,或许这个事情算是比较好的诠释。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本质上是明确自己在职场能走多远。有些人升职非常快,几年就能做到经理甚至总监,成为行业领袖,也有些人忙忙碌碌 10 年也不过就是一个写代码的小职员,这其中的差距就在于规划和思考。
所以在求职之前,还是要先想想,自己倒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行为。也记得上周就有一位同学跟我说,“我想成为 Java 后端领域的大佬,写出像 spring 那样牛逼的框架,为此我现在天天学习使用 spring,我想去的公司也只会选用这些技术栈的,我相信5年后我能办得到”,先不说他的梦想能否实现,至少这个规划我觉得很棒。虽然因为一些外在原因没能成功招聘,但是我会为他点赞。
4)知道自身缺陷
知道自身缺陷,在求职中是一门学问,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有缺陷,但是很多时候,面试就是为了知道你的长处与短处,从而进一步明确用你的成本以及收益,要知道公司都是很现实的,工作和在校跟着导师做项目,其性质会有本质上的不同。
举例来说,公司如果打算招一个沟通方面有缺陷的人,那必然是看中专业能力,并且认为他的专业能力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因为他的沟通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不是这样,公司会选择拒绝。所以对于一个有沟通问题的人来说,他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克服困难去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另一种就是刻苦磨炼技术,用代码而不是用嘴去说事。
在面试中,也会遇到应聘的同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想做后端但是对数据库都没怎么接触过,想做驱动却连 C 都写得不那么像样,这种缺陷对于求职来说,可以是致命的,也可以是加分的,就看你如何处理。我遇到过的比较好的应对缺陷的方法是:“我对数据库不太了解,因为兴趣不在这,我想做后端是因为我熟悉通信协议,还自己设计过协议,我还熟悉一些安全方面的东西,比如xss攻击,我知道 spring 里面的一些坑,有一些做法可以让 QPS 变得更高”,这也是之前一位同学告诉我的,也千万不要怀疑,这是一位大学生说的话。
5)主动要求在线提问
有很多时候,面试官光看简历是很难确定一个人的具体水平的,通常会要求在线简单聊两句,这个时候聊什么就很关键了。有些同学会说自己在过去的经历中做过些什么,从而证明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能够胜任,也有些同学会聊自己的家常,自己平时喜欢做些什么呀,一有空就专心写代码呀,这种沟通方式都不差,但是最好的方式依然是主动要求面试官在线提问。
这种沟通方式展示的是一个求职者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有信心在线上回答问题,并且不会被问倒,这是一种展示自己能力的表现。其实很多 boss 在线上沟通时,手边都是有题的,就等你先开口呢。
6)明确自己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同学在线上与我沟通时,要能够很明确的表达自己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事项,比如说“能接受短期出差”,或“能接受偶尔加班”,千万不要什么都不说,也不要什么都说“能”。我一直都说,找工作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公司也不希望你辛辛苦苦面试进来,最后闹得很僵的跑路,这个选择从一开始就是公平的,双方都要把自己的诉求讲明白才行,而不是求职者为了能入职,对公司的一些要求就拼命答应,到了最后只能落得个一直抱怨最后走人的下场。
举例来说,不接受加班的就明确说,有一些同学的沟通方式就很好,他们会说“绝对不接受996,但是偶尔有任务来了可以加班”,你们要记得,和面试官说这些话是不会被扣分的,相反的,只有一开始的沟通就很彻底,才有可能进一步沟通,因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给了公司一个选项,而不是让公司认为你是一个为了入职可以什么都放弃的人。
最后想说一下,对于那些想转行的同学,其实这样的同学我经常遇到,比如说之前的实习做的是销售,然后现在想做开发,又或者是学的专业是美术,然后想找开发的实习岗。我通常会问一句,这个转行跨度太大了,是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得到的答案无非几种,销售太累了,天天要跑客户,想换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或者高中喜欢画画所以选了美术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太不赚钱了,还是搞技术比较赚,还有些人就很干脆的说,专业是父母选的,但是做技术是他喜欢的。
其实在我看来,转行有利有弊,我有一些朋友就是从开发转销售,或者销售转开发。但是那样的转行都是建立在对原行业积累非常深厚的基础上的,开发做得深了,加之深刻的思考,能知道产品卖给谁,怎么卖,这条路是通的。然而只是用实习的那几个月跑的客户,是无法深刻认识客户的需求的,同样的,你觉得跑客户累,难道写代码就不累么,只怕是坐不了几天屁股就疼了,又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至于说想赚钱的,我只能告诉你,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把一件事情做深了,做精了,真的不怕赚不到钱。
在实习期间转行,对此我的态度一直都是不建议,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来积累,靠转行来涨工资这事,本身就不那么现实。
最后,还是希望各位同学能守住自己的信念,拥有自己的坚持,选好技术方向就一路走下去吧,今天不行的,努力一阵子再卷土重来。